十年——PC市場改頭換面
國內普通百姓真正認知到個人計算機這一概念還要從九七年算起,那年隨著VCD播放機價格大戰硝煙四起,多媒體這一被熱炒了幾年的概念也終于被大眾接受。
十年后的PC市場用日新月異都不足以形容其發展之快。當硬件技術足以滿足大眾“貪婪”的享受欲時,人們又將視線轉移到產品的外觀、設計、以及附加功能上,傳統的PC市場即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史蒂夫﹒喬布斯和他的帝國顛覆了全世界人們對家用PC的認識,iMac、iBook系列產品詮釋了后工業時代無法復制的奢華品味,如今,這份奢華已經不僅僅屬于蘋果的粉絲們,眾多的PC廠商紛紛轉型,個性化產品風潮洶涌而來。
品牌——市場核心價值
iPhone首發時蘋果的粉絲們熬夜搶購,PSP首發時索尼的粉絲們奔走相告,一款成功的產品絕不僅僅單靠技術的領先,更多的是依托于品牌的文化積淀。蘋果展現出的設計之美高貴華麗,索尼展現出的科技之美盛氣凌人,一個是唯美奢華,充滿浪漫氣息;一個是精巧別致,帶有濃郁的科技金屬味道……這些口碑及成就絕不僅僅是靠廠商簡單的轉型就可以達到的,而是需要從意識形態上下功夫,將創新的思想真正做到品牌文化中去。從2005年起,PC市場就開始面臨嚴重的同質化趨勢,如何能在強手如林的PC市場嶄露頭角是各大廠商最為關注的議題。當然,從“轉型”到“轉形”需要漫長的時間積淀,如何少走彎路,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這些都是考量PC廠商實力的關鍵!
的確,國內廠商的PC產品仗以安身立命的高性價比和價格利器,對消費者的誘惑是巨大的,但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國內PC廠商的競爭對手是HP、Dell這樣的世界級品牌,我們同樣配置產品為什么只能賣的比對手便宜?除了人力成本等客觀因素外,國內的PC廠商是不是缺少一種引領市場的勇氣呢?
出路——誰是下一個”apple”?
現代生活講究多變和新意,或張揚個性而引領潮流,或創新多變而凸顯時尚。傳統的PC行業在求新求變的市場環境下更要謀求長遠發展,“轉型”絕不僅僅是局限于某種產品,只有將差異化理念真正的融入進產品文化中才能在殘酷的市場中獲得生存空間。
“apple”的創新之路究竟是什么?如果我們放看眼光,仔細考察一下蘋果、SWATCH、索尼愛立信等憑借對產品設計的視覺創新實現扭轉頹勢、建立區隔、實現突破的個案可以發現,目前人們對消費的需求已經呈現出了一種超越物質需求的極限、更加著重產品情感利益的趨勢,在功能創新支撐下推出并創造個性化、差異化、情感化的創新型產品儼然已經成為了制勝的一條規律。但蘋果這種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的模式并仍然不是這一趨勢的極致,目前來看“創新功能支撐下的產品創意設計 定制化的實現”似乎才是終點:這在邁巴赫、賓利、蘭博基尼等頂級奢侈品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毫無疑問,這需要對一個企業的設計理念、生產流程改造帶來一定的壓力。
上一頁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