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夏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600057.SH,下稱“夏新電子”)傳出正在轉讓旗下子公司廈門夏新工程塑膠有限公司(下稱“夏新塑膠”)所持有的72.14%的股份的消息。
據悉,夏新塑膠是夏新電子的產品配套公司,主營業務為生產手機外殼、蓋板等手機產品、筆記本電腦外殼、彩電外殼等塑膠制品,注冊資本為3500萬元,總資產為9378.15萬元,總負債為4203.58萬元,所有者權益為5174.58萬元。夏新塑膠72.14%股權掛牌價格為3733萬元。
夏新電子強調轉讓的主要原因是中央企業結構性調整。但業內觀察家認為,這個理由有些牽強附會,夏新電子的經營狀況,業界眾所周知,轉讓夏新塑膠是夏新電子實現扭虧為盈不得己而為之,事情的背后是夏新電子凸顯出來的資金緊張和手機業務并不理想的現實。
夏新塑膠可以算是夏新電子的上游供應商,在夏新電子發展過程中作用不可低估。夏新電子所持有的夏新塑膠股份如果被出售,從短期上來講,夏新電子雖然可以獲得緩口氣的機會,但從長遠來講,對夏新電子是雪上加霜——當夏新電子還是夏新塑膠大股東的時候,從夏新塑膠拿貨自然十分便利,因為是一家人,價格、貨期、回款都由自己說了算,一旦被賣掉,夏新塑膠新的東家肯定就要求夏新電子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了,因為夏新電子一直處于虧損泥淖中,新東家考慮到其債務償還能力,肯定不愿被其拖累。
近兩年,夏新電子一直處于虧損的泥淖中無法自拔。據財報顯示,夏新電子去年虧損達八億多,今年上半年虧損達四億。由于扭虧為盈無門,即使自稱“扭虧高手”的新帥盧振宇走馬上任都無計可施,而扭虧任務又迫在眉睫,所以不得不打起出售資產的主意。
之前,夏新電子出售了上海夏新科研大樓和各地分公司房產,以緩解資金壓力。坦率地說,與很多國產手機企業的短視不一樣,夏新電子是一家很注重科研的手機生產企業,是目前國產手機陣營碩果僅存的為數不多的不采用聯發科方案的手機生產企業,值得業界尊敬。但上海科研大樓的出售,無疑是大大削弱夏新手機的科研實力,意味著夏新手機在漸漸放棄堅守多年的自主研發之路。這種作法無疑是釜底抽薪之舉,給夏新電子的前途蒙上一層陰影。現在又出售了手機外殼工廠,意味著夏新電子的命運咽喉又被別人扼緊了一點。
觀察家認為,出售資產不是夏新電子扭虧為盈的根本出路,這種作法只能一點一點地削弱夏新電子的生命力。夏新電子應該重振旗鼓,少些浮夸,多些務實,堅持自主研發之路,嚴把質量關,努力開拓市場,改善經營狀況,這才是夏新電子扭虧為盈的必由之路。
出售資產是一種短視行為,弊大于利。如果按照夏新電子目前這種扭虧為盈的思路和作法,昨天出售科研大樓,今天出售手機外殼工廠,那明天出售什么呢?
上一頁12 下一頁